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隋唐宋明清制约相权,巩固皇权的举措,可分为四个方面:
(一)隋、唐实行三省六部制
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,三省是中书省、尚书省和门下省。
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,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,尚书省负责执行。
在尚书省之下,设立了六部: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。
吏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;户部负责户口和财税;礼部是管礼仪和教育的,甚至还承担一部分外交职能;兵部管军政,包括武将的考核任免,军队的招募;刑部管司法刑狱;工部管建设。
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时开创的,到唐朝的时候趋于完善。
三省的分工,使相权一分为三,削弱了相权,加强了皇权。
秦汉时期的丞相,权力非常大,有“封驳谏争”
之权。
皇帝草拟的政令,要丞相批准,如果丞相觉得不妥,封起来,驳回去,把自己的意见写在后面,照我的改,这叫“封驳谏争”
。
丞相上朝,皇帝必须赐座;皇帝跟丞相两个人春游,在外面碰上了,都要下车互相行礼;尤其是拜相的时候,宰相行礼,皇帝要还礼。
当时是君臣共治天下,丞相的属官叫十三曹,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,是国家的正式机构,长官秩千石,国家给发工资,跟县令是同级。
皇帝的属官是尚书台,相当于皇上的秘书,长官秩六百石,比宰相的属官级别还低,还不是国家给发工资,是皇上自己掏腰包。
那么,皇上怎么削弱相权呢?就是有什么事儿都跟尚书们商量,在尚书台设立尚书令。
品级虽然低,但整天跟皇上泡在一起,地位非常重要。
到了东汉的时候,丞相基本上就成了一个虚衔儿,真正掌实权的人,是大将军录尚书省事,但大将军录尚书省事还是一个人。
虽然不叫丞相,可相当于丞相,对皇权还是会构成威胁。
在隋朝以前,权臣篡位的事儿,史不绝书。
曹操做了丞相,基本上篡位了,他儿子完成了这个举动。
曹魏几十年之后,被司马氏篡了。
在魏晋南北朝乱世之时,你要做了丞相还不篡位的话,老百姓都替你着急,你都做丞相了,怎么还不篡位,还不改朝换代?杨坚也是因为做了丞相,篡了北周的江山。
所以他一当皇帝,就怕这种事儿发生在子孙身上。
那怎么办呢?削弱相权,一分为三。
三省的正副长官都是丞相,中书、尚书两省的长官叫令,副长官叫仆射;门下省的长官叫侍中,副长官叫侍郎;六部的长官叫尚书,副长官也叫侍郎。
副职分左右。
这样一来,三省的正副长官就是三三见九。
当然不一定满编,比如尚书令,李世民做秦王时当过,所以等李世民即位之后,有唐一代就不再设立尚书令。
因为当年太宗皇帝做过这个职务,大臣们谁还配做这个职务?
但是宰相一般得有好几个。
到了唐朝中期,皇帝设立同中书门下三品,这个职务是临时性的,只要给你加上这个衔儿,你就相当于宰相,不管你现在是几品官。
宰相就由固定的变成临时的了。
如果正式任命宰相,罢免是有一套严格程序的,现在宰相变成临时工了。
比如说,国家公务员晋升应该是逐级晋升——科长、副处长、正处长、副局长、正局长……你现在不是处长吗?加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,你就相当于宰相了。
哪天皇上看不上你,把这个衔儿一摘,你回去接着当处长去。
既然设立了同中书门下三品,这三省的长官就变成了虚衔,或者根本不设,遇缺不补。
从这个时候开始,由独相发展到群相。
宰相由一个变成一窝。
以前,她对顾景渊避之不及。后来,他问财富,权利,你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,我只要你嫁给我,你愿不愿意?她疯狂点头愿意愿意,现在去领证好不好?放着那么优质的男人自己不要,难道还等着别人来抢?婚后顾景渊的生活是帮老婆虐渣,虐狗,跟老婆恩爱秀的漫天飞!人前,他是风靡万千男女,权倾京都的禁欲男神。人后,只有秦瑟...
重生一世,本已死去的陈铭再次睁眼,却发现自己回到少年时的岁月。这是大世争锋的前兆,近处,有破家之敌持刀而近,熊熊怒焰灼烧于野。远方,号为青帝之人正在崛起,更有未来女帝谦卑而伏,冷眸相望为免族灭家亡,重蹈覆辙,于此大世,陈铭唯有带着独属于他的异能,不断向前。...
修炼者,修行亦修心!一代少年,一步步崛起,血染江湖又怎样,敢爱敢恨,快意恩仇,看我立地成神!这,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新书血与狂正式发布,欢迎新老读者前来指点,多提宝贵意见,拜谢!...
刚被老总辞退的机械原理学毕业的李锦被汽车撞死,却误打误撞穿越回了古代。因祸得福,开始无耻剽窃古代诗人明家的作品,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,身边携美无数...
我家是开冥币印刷厂的,为了招揽生意,我上58同城发了个帖子,结果却引来了一只千年恶鬼...
老猫新书奥泽大世界已发布,讲述一个奇特世界的奇特冒险故事。敬请各位书友大驾光临谢谢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