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1650年(顺治七年)冬多尔衮去世,接着顺治帝亲政,又经过一年多的政坛风云,这位15岁的少年天子才真正掌握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权力。
顺治帝主政后,面临着各种尖锐的矛盾。
为此,他采取了几项重要措施,其中一项就是“下诏求言”
。
顺治十年四月十七日(1653年5月13日)的上谕说:“今年三春不雨,入夏亢旱,农民失业,朕甚忧之。
意朕躬有缺失欤?祀享有不诚、诏令有不信、政事有未当欤?抑大小臣工怀偏私,重贿赂,不肯实心为国,旷废职业,以致膏泽不下逮欤?抑当言不言,不当言而言,沽名钓誉,持禄养交,无济于实事欤?抑民间疾苦无所控诉,地方各官不以实上闻欤?著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各抒所见,凡有关朕躬及天下大利大害、应兴应革者,悉心条奏,毋含糊两可,毋借端影射。
若所言合理,切中过失,朕不惮改。”
(《清世祖实录》,卷74)这道上谕,言词不可谓不恳切,期望不可谓不殷迫。
在以后的几年里,类似的上谕还发过好几次。
广开言路,集思广益,调动官员的积极性共同应对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各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,这应该说是一个很高明的举措。
但是,事实并没有如顺治帝所预期的那样发展。
“下诏求言”
遭到了群臣的冷遇,效果很不理想。
这一点,顺治帝曾多次谈及。
如顺治十四年十月十六日(1657年11月21日),他召集三品以上官员,面谕说:“朕年来屡饰科道各官,据实陈奏,以广言路。
乃不抒诚建议,或报私仇,或受嘱托,或以琐细之事渎陈塞责。
虽巧饰言词,而于国家政治有何裨补?”
(《清世祖实录》,卷112)顺治十七年六月九日(1660年7月15日)又颁旨说:“顷因亢旱为灾,朕省躬引咎,宣谕求言。
原欲大小臣工,于朕躬阙失及关系国计民生利害者,指实陈奏,以图兴革。
近见入告章疏,多摭拾浮泛修饰繁词,开列款数,沽名塞责,不惟无裨治理,反使虚文愈增,稽误正务。
其于朕躬阙失,并内外满汉大小臣工结党循私,贪赃坏法,以及豪右侵渔、商市强霸,一切蠹政害民之事,未见确有指陈,殊负朕省改咨询实意。”
(《清世祖实录》,卷136)此事对这位皇帝影响甚深,可以说是终生未能释怀。
一直到他即将结束其24岁年轻生命的时候,他还在《遗诏》中专门写了这样一段话:“人之行事,孰能无过。
在朕日御万几,岂能一无违错,惟肯听言纳谏,则有过必知。
朕每自恃聪明,不能听言纳谏,古云:良贾深藏若虚,君子盛德容貌若愚。
朕于斯言大相违背。
以致臣工缄默,不肯尽言,是朕之罪一也。”
(《清世祖实录》,卷144)或者说这份《遗诏》是别人代拟的,不一定代表顺治帝的思想。
但无论如何,把这件事情特意郑重其事地写入《遗诏》,表明顺治皇帝“下诏求言”
的失败,则是确凿无疑的。
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作深入的探究,看看“下诏求言”
女警陈素月,因一次事故,穿越到南魏王朝,成为了暗杀组织的一员。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,她逐渐被皇朝乱世,江湖恩仇裹挟,在时代与命运的助推下,与敌人步步为营,与爱人相爱相杀。那站在桥边看着她的男子,左手拿着玉笛,右手拿着匕首。她的心,在庙堂权谋江湖争斗中变得坚硬。那个心心念念的人,却依旧站在最初遇见的原地,等待着她归...
小时候爷爷是村长,他满足我所有的要求,唯独那个房子不让进,后来发现房子里竟然有个皇冠加十更。作者新浪微博秦受吃白菜...
重生前,唐予是被自己蠢死的,放着自家暖心的丈夫不要,却跟小白脸扯在一块放着自家软萌的闺女不要,却对别人的孩子嘘寒问暖放着自己的亲生父母不要,却非要信什么义父义母。直到,她死了。重生后,唐予发誓要...
华夏帝国妖魔横出。李崇机缘巧合,拥有一位仙女老婆。一路降妖除魔纵意花丛...
眼见马上要开学了,刘星的父亲为学费愁弯了腰。懂事的刘星为帮他父亲分担劳累,天还没亮,便偷偷拉着父亲备好的瓜去了集市。市场的人渐渐多了起来。刘星鼓起勇气,学别的瓜贩子大声吆喝着卖瓜啊,不甜不要钱啊!一些人看着刘星摊位上的瓜停下来,用怀疑的眼光望着他。但很快,更多的人被吸引,他们纷纷围过来,笑嘻嘻问刘星小兄弟,你这苦瓜咋卖啊?想知道后续,一切尽在乡村之王!...
当堂堂毒枭的祸害女儿一朝穿越而来成为王妃的时候,楚嫱满门心思想的是,爬墙!!!墙外自有颜如玉,墙外自有黄金屋。当楚嫱第一次坐在墙头的时候,六王府的暗卫道王爷,王妃娘娘爬墙了。某王爷黑着脸,院墙加高一丈。当楚嫱第二次坐在墙头的时候,暗卫颤抖着小心肝王爷,王妃娘娘又爬墙了。某王爷冷笑加高两丈。楚嫱第三次爬墙,一巴掌呼开暗卫穆泽羲,你有本事加高院墙三丈,有本事就把你的硬件也加长三丈啊!!!某王爷此书绝对欢喜,绝对逗逼,哈哈哈哈啊,因为开这书的时候,我的脑洞是无限滴...